跳到主要内容
返回
選擇你的身份:
  • 個人投資者
  • 中介
  • 機構投資者

宏利智晰投資服務  2023年第二季全球宏觀展望

2023年4月

環球:應對波動市況

上一季發生的事件,增強了我們對團隊數個核心經濟觀點的信心。

  • 對1月的承險價格走勢保持審慎,因為我們預期市場在上半年反覆波動
  • 過去收緊政策的影響尚未完全滲透至實體經濟
  • 環球經濟可能在未來12個月內陷入衰退
  • 市場可能需要重新評估對聯儲局「一定會出手救市」的想法

我們的看法是,在當前環球經濟周期中,宏觀環境將變得更差,然後才會轉佳,投資者亦應預期2023年上半年將出現更大及持續更長的波動。

 

目前,我們認為有必要重新評估對美國聯儲局決策方針的看法,尤其是美國發生歷來第二大銀行倒閉事件,引起了市場質疑美國銀行體系的穩健性。

 

近期的事態發展反映,聯儲局可能更加接受金融波動的環境。我們認為,當局最近在美國地區性銀行倒閉後採取的針對性措施,已向市場逐漸傳達這種對金融穩定性的取態。我們理解這並非市場樂見的消息,意味市場需要摒棄一直以來相信聯儲局總會出手救市的假設,因此投資者可能需要重新調整這個想法。

 

從投資角度來看,我們仍聚焦於較具防守性的配置,並偏好避險的取態。然而,這並非排除環球宏觀環境的其他投資機會,我們的2023年第二季展望亦闡述了當中若干重點。不過,隨著市場參與者消化聯儲局新決策職能帶來的影響,這表明他們或有必要更深入發掘及嚴選投資機會。

 

美國:美國經濟很有可能在未來數月陷入衰退,這個預測幾乎毋庸置疑,但經濟還有多久才陷入衰退有待商榷。

美國經濟很有可能在未來數月陷入衰退,這個預測幾乎毋庸置疑:從貨幣供應增長到孳息曲線,以至商業調查和住宅建築活動等領先經濟指標都明確指向衰退。然而,經濟還有多久才陷入衰退有待商榷。到目前為止,美國消費市道保持暢旺,勞工市場仍然熾熱;若兩者都保持強勢,就難以為經濟衰退提出有力的理據。我們在現階段的觀點是,美國經濟將大約在今年第四季陷入衰退。

 

從貨幣政策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聯儲局應對通脹的機制建基於時序,而現時所觀察到的商品通脹放緩情況,正是暫停目前緊縮周期的先決條件。更長遠而言,服務業通脹放緩(與工資增長有關)很可能是聯儲局開始放寬政策時需要清除的障礙。為達到這一點,勞工市場需先轉弱。

 

亞洲新興市場的物價壓力似乎有所緩和,多個經濟體的整體通脹開始降溫。因此,各央行開始減慢收緊貨幣政策的步伐:1月份,馬來西亞國家銀行是區內首家暫停加息的主要央行,利率維持於2.75%。2月份,南韓央行採取相同措施,利率停留在3.50%,印尼央行亦維持利率於5.75%。相反,泰國央行在1月加息25基點至1.50%;印度儲備銀行在2月加息25基點至6.50%;菲律賓央行亦在2月加息50基點,將當地的政策利率提高至6.00%。

 

不過我們注意到,除了少數個別例子外,政策官員的取態普遍轉趨溫和。物價壓力緩和,加上經濟增長前景轉差,可能促使區內多家央行在未來數月結束緊縮周期。我們認為,下半年的減息情況將取決於美元會否走弱,以及食品、燃料和能源價格通脹會否進一步下降,但這個觀點可能存在風險,因為整體通脹數據或會誇大通脹威脅減弱的程度。雖然如此,區內多個經濟體的核心通脹(量度基本物價壓力的較佳指標)仍不斷上升,目前處於多年高位。

 

歐元區:物價壓力上升,隨著核心通脹繼續攀升至紀錄新高,整體通脹仍遠高於歐洲央行2.0%的目標。

受惠於中國內地經濟重啟,環球經濟增長預期大幅回升,帶動歐洲經濟前景改善。與能源有關的問題有所緩解,領先信心指標亦顯示經濟活動正在顯著復甦。由於歐洲央行繼續聚焦於工資增長和通脹,服務業表現強韌仍是政策官員的憂慮。

 

物價壓力上升,隨著核心通脹繼續攀升至紀錄新高,整體通脹仍遠高於歐洲央行2.0%的目標。利率預期正在升溫,市場對歐洲央行終端利率的預測遠高於4.0%。1 儘管如此,我們認為,歐洲央行的政策前景為歐元提供強大的基本因素支持,應可為歐元持續上行(尤其是兌美元)奠定基礎。我們的觀點是,隨著歐洲央行推進縮表計劃,金融穩定日益面臨風險;但歐洲債券息差仍然受控。

 

免責聲明 -季度宏觀展望

宏利投資管理是宏利金融的環球財富及資產管理分部。宏利投資管理乃根據其認為可靠的來源編匯或得出本文件的資料及/或分析,惟對其準確性、正確性、有用性及完整性概不發表任何聲明,對因使用有關資料及/或分析而引致的任何損失亦概不負責。有關組合的投資項目、資產分配或於不同國家分布的投資均屬過往的資料,並非日後投資組合的指標,日後的投資組合將有所改變。宏利投資管理、其聯屬公司或彼等之任何董事、高級職員或僱員,對任何人士倚賴或不倚賴本文件所載資料行事而引致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損害或任何其他後果,概不承擔法律責任或其他責任。

本文件的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代表宏利投資管理向任何人士提出買賣任何證券的建議、專業意見、要約或邀請。本文件的資料不得視為現時或過去的建議,或游說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採納任何投資策略的要約。本文件所載的所有資料概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意見,或任何投資或策略適用於閣下個別情況的聲明,或構成向閣下提出的個人建議。本文件所載的經濟趨勢分析並非預示未來的任何投資表現結果。本文件內容由宏利投資管理編製,當中的觀點為撰寫文件當日的意見,並可予以更改。過往回報並不預示未來業績。投資涉及風險,包括損失本金。閣下在考慮任何投資時,如對所採取的行動有任何疑問,應諮詢專業顧問的意見。

專有資料-請注意:未取得宏利投資管理的事先批准前,不得以任何形式及基於任何目的,向第三方複製、分派、傳閱、發佈、刊登或披露本文件的全部或部份內容。

本文件由宏利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刊發,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並未審閱此文件。

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