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2020
Steven Slaughter, 環球康健護理策略首席投資組合經理
整體來說,就疫情全球大流行的狀況而言,我們較有理由相信前景悲觀多於樂觀。雖然治療方法和疫苗研製取得重大進展,但未必能夠緩和疫情帶來的所有挑戰,而且經濟惡化的持續時間,可能較不少人預期更長。
一家大型製藥商的模擬分析估計,截至7月底的全球實際病例數目約為9,000萬宗,相當於確診宗數約六倍。該模型預計到了2021年底,病例數目將達到3億至20億宗,而20億即約佔全球人口總數的四份之一。該公司預計全球將於2020年底左右開始出現轉機,並將於2021年中前局部回復正常。1 不過,2019新型冠狀病毒在未來數年可能仍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如果2019新型冠狀病毒像流感一樣成為風土病,人類應會出現某程度的群體免疫,因為人體會產生記憶T細胞,它是免疫系統內的重要白血球,能夠在感染痊癒後的一段長時間抵抗病毒抗原。
2019新型冠狀病毒容易傳播,而且染病後最常出現呼吸道病徵,但這些並非唯一問題。其中一個較少人關注的嚴重症狀是高凝血症,令血液變得濃稠,需要利用薄血藥減少血栓形成。除了症狀之外,部份人亦可能忽略了醫護人員是有限資源。這次疫情已令護士、技術人員和醫生心力交瘁,他們的死亡人數和確診個案很可能被低估。在3月份,一名美國麻醉師開始從個別來源統計當地醫護人員死亡數目,發現總數超過1,000人,而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公布的官方數字則為625人。2
撇除政治問題不談,美國可能比其他國家較容忍不安全行為,而且執行力度、強制措施和財政誘因不足。舉例說,一名到訪美國的英國公民回國時需要簽署一份表格,承諾隔離14天,而這並非一項自願機制。在英國,檢疫員會巡查回國人士的居所,確保他們遵守隔離檢疫規定,違反者將被判處罰款。雜貨和其他必需品也須由別人帶給他們。
在最近數周,BD、Quidel和Abbott Laboratories在抗原測試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疫情大流行期間使用的標準測試是聚合酶鏈反應測試(PCR),對陽性患者的檢測具有極佳靈敏度,但即使感染者的傳染性消失,該測試仍會顯示為陽性,因而引致不必要的檢疫隔離。雖然新式抗原測試檢測陽性患者的準確度不及聚合酶鏈反應,但在檢測陰性患者方面幾乎沒有失誤。同樣重要的是,聚合酶鏈反應測試通常需時數天,使其幾乎失去實際用處;抗原測試則只需約15分鐘便能完成。
全球各地正在積極投放資源研發有效疫苗。在大約200隻研發的疫苗當中,我們相信或許只有五隻能通過最後試驗,其中一隻或兩隻可能於今年底面世。藥廠輝瑞希望最早於10月獲得批准,但不少人對此表示懷疑。疫苗如要獲得批准,必須在大約30,000名高危病人身上進行測試,但目前為止,測試只在少數組別中得出正面結果。目前必須找出有效的測試地區熱點,以取得有意義的測試結果。傳統疫苗研發需時五至七年,並非短短數月可以完成,而且許多病症均未能成功研發出疫苗(例如普通感冒和愛滋病)。不過,目前投放於研發疫苗的資源規模史無前例。美國政府與輝瑞達成協議,如輝瑞成功研發疫苗,將斥資20億美元向其採購,相當於每劑疫苗約40美元,看來是合理的交易。
即使疫苗通過試驗,但問題是疫苗成效有多大,以及能夠維持多久 ── 或許不多於六個月。去年,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計算流感疫苗的成效只有45%。3此外,疫苗生產亦是問題:若每人需接種兩次疫苗,即相當於全球合共需要150億劑,生產和交付如此數量的疫苗是一項巨大挑戰。
抗病毒藥物Veklury(又名瑞德西韋remdesevir)能有效減慢病情惡化和降低死亡率。這項藥物的需求急升,藥廠Gilead Sciences亦盡量以最快速度生產和銷售。以輝瑞為首的團隊利用類固醇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協助紓緩呼吸系統炎症,因此愈來愈少病人需要使用呼吸機。美國的死亡率看來穩定於難以想像的水平,但數字反映治療方案已大幅改善。
令人遺憾的是,Mayo Clinic的研究顯示,許多人憧憬可用作治療的康復者血漿(convalescent plasma)並無顯著療效,即使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已批准其作緊急治療用途。4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前主管Scott Gottlieb博士表示,康復者血漿「可能有些微療效」。5
我們難以想像疫情大流行不會對經濟持續造成影響,儘管若能成功研製疫苗,將為經濟打下一枝強心針。蘋果公司可能會維持穩健,但對許多失業或憂慮失業的顧客而言,在購買新iPhone等貴價產品前可能會三思。在可預見將來,小型企業將繼續面對更大的生存風險。正如宏利投資管理首席經濟師Frances Donald的文章指出,「儘管市場價格很可能已反映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有一定機會爆發,但我們認為市場未有適當反映,未來三至六個月可能出現的第二波經濟放緩」。6
亞洲銀行及其額外一級資本工具(AT1s)的投資前景
我們相信,比較環球同業而言,亞洲銀行別樹一幟及具備潛在有利條件,實力較強的地區額外一級資本發行人更可展現個別投資機會。
經歷首季業績和市場動盪後的美國地區性銀行前景
儘管近日出現銀行倒閉事件,但最新一輪季度盈利顯示,美國地區性銀行的日常業務營運大致如常。在今期投資通訊,我們將評估市場前景和後市波動展望。
聯儲局聲明解讀: 展示「鷹派暫停加息」立場
聯儲局一如市場預期展示鷹派暫停加息(hawkish pause)的立場。宏利投資管理維持基本預測不變,聯儲局料暫停加息至年底。
1 就比較而言,請參閱“CDC says COVID-19 cases in U.S. may be 10 times higher than reported”,nbcnews.com,2020年6月。
2 CBS News,2020年8月。
3 cdc.gov,2020年2月。
4 mayoclinic.org,2020年8月。
5 Scott Gottlieb博士在“Face the Nation”探討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8月。
6 「美國經濟展望:宏觀經濟阻力與動力」,宏利投資管理,2020年5月26日。
Asia banks and AT1s amid continuing volatility
We believe that Asia’s banks are differentiated and potentially well positioned compared to their global peers, with selective opportunities available among the stronger regional AT1 issuers.
The outlook for U.S. regional banks after Q1 earnings and a volatile week
Despite recent bank failures, the latest round of quarterly earnings shows that it’s mostly been business as usual for U.S. regional banks in terms of their day-to-day operations. In this investment note, we assess the outlook and prospects for further market volatility.
A “hawkish pause” signal from the Fed
The latest U.S. Federal Reserve rate hike met market expectations of a "hawkish pause". Our baseline forecast for a pause through to the year-end is intact.